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通常情況下,車輛使用一定年限后,要送到有資質的報廢企業進行報廢。但現實生活中,有超過一半的報廢汽車卻流入非法回收點進行拆解、最后再流向社會,帶來巨大安全隱患。一些城市正面臨著正規車輛拆解廠無車可拆,而違法回收網點生意興隆的尷尬局面。相關政府部門今天表示,將逐步實現回收拆解信息聯網和全程監控,規范報廢汽車拆解市場。
在山東青島一家正規報廢機動車拆解點,記者看到,前來報廢機動車的車主寥寥無幾,一位前來準備報廢汽車的司機正在詢問報廢流程,當聽到只能領到幾百元的補貼時,有些猶豫了。
司機:這個車是2003年買的,一共只給了400塊錢,這個光賣廢鐵也能有幾千塊錢。
一輛汽車當初購買時,動則幾十萬,少則幾萬塊,而一旦報廢卻只有幾百元的補償,如此一來,很多私家車主寧可不斷延長使用期限,也不愿意報廢汽車。而就算是車輛已經嚴重破損無法行駛,來自社會上的非法廢舊車輛收購也瞅準了機會,他們開出的價格絕對高于拆解廠給出的價格。
按照規定,車輛使用達到一定年限后,必須到有資質的回收企業進行報廢。正規回收企業將車輛拆解后,會對車輛的“五大總成”即發動機、變速器、前橋、后橋、車架進行銷毀,而其余部分則被當成廢鐵賣掉。為什么重達一兩噸的汽車,報廢補貼金額卻這么少,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劉堅民做出了解釋:
劉堅民:報廢汽車的殘值是按廢鋼市場價的40%到50%來計算,現在廢鋼也就是1800到2000元錢,40%到50%就是將近1000塊錢。另外還要扣除托運費、拆解費、環保處理費和稅款,這樣算下來車主就只拿到幾百塊錢。
報廢車,一般來說,問題不少,比如說剎車不靈、線路老化等等。已經報廢的整車或零部件可靠性沒有保障,一旦流入市場繼續使用,對于購買報廢車的車主來說,風險極大。而對于那些沒有按正規渠道報廢汽車的車主來說,青島車管所工作人員提醒,風險依然存在。
工作人員:如果沒交到報廢企業,它繼續拼裝后出售,如果發生事故逃逸了,車上還有原車主的信息,免不了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風險。
而在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劉堅民看來,報廢車輛拆解是一個對環境高度敏感的行業,如果沒有得到正規嚴格的處理,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劉堅民:報廢車要做到室內拆解,地面要硬化,這樣才能防止污染,在露天拆解報廢車時廢油就流到地上了,容易造成污染。另外還有重金屬,時間長了廢油、廢液和重金屬就會滲透到土壤,甚至滲透到地下水中,對環境造成污染。
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副司長鄧立今天表示,將加快修訂相關的法律法規,推動《機動車報廢管理條例》盡快出臺。同時,加強對回收拆解企業的經常性檢查,改變行業散亂差的現狀。
鄧立:加強部門協作配合,推動建立車輛登記、注銷、回收、拆解等信息共享平臺,逐步實現回收拆解信息聯網和全程監控,切實維護報廢汽車回收拆解的正常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