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汽車使用報廢年限,我國早已頒布汽車報廢標準。現行的《汽車報廢標準》從2000年1月1日起實行,就是在充分考慮下面的因素的基礎上頒布的。一般汽車的使用報廢年限我們可以從三方面著手
:技術使用年限、經濟使用年限和合理使用年限。 一.技術使用期限 技術使用期限是指汽車從開始使用至其機件到達技術極限狀態而不能再修理時為至的總工作時間或總行駛里程。 這種極限的標志在性能上常表現為:汽車總體的動力狀態、燃料和潤滑油的極度消耗。 汽車的技術壽命主要取決于各部分總成的設計水平、制造質量、合理的使用與維修。 汽車到達使用壽命時,應對汽車進行報廢處理,其零部件也不能再作配件使用。 汽車保養、維修工作做得越好,汽車的技術使用壽命越長,但一般隨著汽車使用時間的延長,汽車的維修費用也將增加。 二.經濟使用期限 汽車的經濟使用壽命期限是指汽車使用到相當里程和使用年限,對其進行全面經濟分析之后得出不經濟合理、使用成本較高的壽命時刻。 所謂全面經濟分析,就是從汽車作用總成本出發,分析汽車制造成本、使用與維修費用、使用者管理開支、汽車當前的折舊以及市場可能的變化等一系列因素,經過分析做出棕合的經濟評定。 三.合理使用期限 汽車合理使用壽命是以汽車經濟使用壽命為基礎,考慮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能源節約等因素,制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使用期限。也就是說汽車已經到達了經濟壽命,但是否要更新,還要視當地的際情況來定,如是否籌措到更新資金、有無理想的汽車等因素。 汽車技術壽命期限、經濟壽命期限和合理使用壽命期限三者的關系一般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技術使用壽命>合理使用壽命≥經濟使用壽命 汽車使用年限一般是多少? 汽車在正常使用的過程中,其性能就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而有所下降,當使用到一定期限以后,就要做報廢處理,這是一種比較自然的規律。 如果無限制的延長汽車的使用壽命,就會由于車輛的損耗,其動力性能和經濟性能會有大幅度的下降,從而造成燃料或是潤滑料的消耗增加,維修費用會頻繁,耗費大量的配件材料以及工時,就會使修費用劇增。如果車輛平均技術速度下降的話,就會造成嚴重的排汽公害以及噪聲公害,其完好率就會下降,導致運輸效率下降,運輸成本增設等方面的問題。 根據2000的數據來看,把非營運載客汽車和旅游載客汽車的使用年限及辦理延緩的報廢標準進行了調整,九座包含九座以下的非營運載客車輛,這里也同樣包括了轎車和越野車,使用年限為15年,游載客汽車和九座以上的非營運載客汽車使用年限為10年。 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汽車的平均使用壽命是七至十二年之間。依據我國交通系統過去執行汽車折舊制度來看,規定了汽車到達折舊期后,需要經過技術鑒定,才能夠允許車輛報廢。由于折舊率過低,車輛得不到及時的更新,老舊車的比重會比較大,使企業的技術經濟指標變得比較落后,使汽車技術無法得到發展。
——重慶報廢汽車 |